近期,安徽蕭縣80多名領導幹部被免職:從縣政協主席、副主席、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、副縣長等數名縣領導班子成員,到財政局長、交通局長、教育局長等十幾名縣直單位領導幹部;乃至全縣23個鄉鎮,近20名黨政“一把手”職務被免、跌落下馬。(9月5日《新京報》)
  蕭縣領導幹部隊伍即便不算全軍覆沒,恐怕也是潰不成軍。你看,人大領導,政協領導,還有縣直單位及鄉鎮的諸多“一把手”們,統統都被免職,這個縣的黨政大廈,不已是搖搖欲墜了嗎?在這種背景下,誰能指望縣人大肩負起檢查、督促憲法、法律、法規及本級人大和上級人大的決議、決定在本行政區域內的遵守和執行,檢查、督促本級人民政府?誰又能指望縣政協履行政治協商、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?同樣,那些局長、鄉長大人們,你能指望他們執政為民嗎?
  為什麼蕭縣領導幹部大批落馬?原因皆和他們送禮行賄有關。給誰送呢?自然是當時的蕭縣一把手——縣委書記毋保良了。而這300多位送禮幹部當中,除了有些本就是有著貪腐行為的幹部,如蕭縣原公安局長單嚴法之外,其餘純粹是為了“聯絡感情、處好關係”,在年節時送給毋保良“金額不大”的財物,也未提出明確請托事項,或者行賄數額不大,案發後且能主動交代。這說明,給主要領導幹部送禮行賄,在當地已經成了官場通行的規則。
  值得關註的是,毋保良曾在宿州市埇橋區因“不合群、威信不高”意外落選區委常委,調任蕭縣常務副縣長,他吸取落選“教訓”,努力和各級幹部搞好關係,將吃吃喝喝、請請送送作為密切關係、提升威信的途徑。而他先後升任縣長、縣委書記,自認為就是送禮得來的“甜頭”和一種“關係的證明”。在這種送禮觀下,如果哪位幹部節日期間沒來送禮,他就懷疑人家對自己會有意見,直到後來補上禮金他才放下心來。——因不合群而吃吃喝喝,因不送禮而懷疑關係,以致送禮成風行賄盛行,這是怎樣的醬缸思維?
  無疑,有什麼樣的政治生態,就有什麼樣的政治環境,就能孕育出適宜這個環境的物種。而一旦被污染的生態成了常態,幹部——包括領導幹部——大面積走上歧路,官場成為一個渾渾噩噩的醬缸,就是水到渠成、自然而然的結果。
  如今,毋保良被判了無期,剝奪政治權利終身。那些送禮或行賄的幹部,該刑罰的刑罰,該處分的處分,都有了其所應得的報應。留給我們的是治理政治生態的思考。習總書記說:“加強黨的建設,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,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。”所謂好的政治生態,首先要求領導立身要正,不乾偷雞摸狗的事情;其次組織選人要正,讓那些送禮行賄者請托無門;最基礎的是作風要正,有一個良好的幹部作風和官場風氣,保持清正廉潔的土壤。包括不想腐敗、不敢腐敗、不能腐敗的制度的強化和監督機制的構建。如此,類似蕭縣的官場醬缸,才能被徹底砸碎。
  文/雷鐘哲  (原標題:官員行賄“排隊被免”的背後是個“大醬缸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q06aqqk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